《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爱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齐读。教师正音。
二、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读后观察黑板插图,你发现了什么?(狐狸没有口水)狐狸为什么会流口水呢?(馋)理解“馋”字。(看见美食(食字旁),难免流下了口水)
2.导入新课:你们看到别人拿着好吃的会馋吗?那你会怎么办?(学生自由说)故事中狐狸是怎么做的?狐狸骗到了乌鸦的那片肉了吗?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狐狸是怎么骗到的。
三、精读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划出乌鸦的反应。
2.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
第一次狐狸有什么动作?(眼珠一转)它在干吗?它想到了什么办法?(打招呼,问好,套近乎)谁来学学狐狸的话?(指名读)从哪里你感受到狐狸的假意热情呢?(亲爱的,您)听到这样热情的问候,乌鸦是什么反应?(没有回答)乌鸦是怎么想的呢?(自由说)
导语:这下放心了,乌鸦没理它。那狐狸并不甘心,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3.出示第3自然段。(女生齐读)
狐狸这么热情的跟乌鸦问好,乌鸦不理它。要是你会怎样?狐狸怎样呢?(赔着笑脸)这是怎样的笑脸?(假意,虚伪的)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读读狐狸的话。(指名读)这次狐狸又使出什么招呢?(关心乌鸦的孩子)这次乌鸦的反应和第一次一样吗?乌鸦会怎么想的呢?(自由说)
狐狸暗自窃喜,决定趁热打铁
4.默读4,5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这次狐狸有什么变化?(摇摇尾巴)狐狸在想什么?它又使出了什么诡计?(夸赞乌鸦的羽毛和嗓子)(读后指名回答)它是怎么夸赞的呢?(指名读狐狸的话)
(2)观察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谁更漂亮?再听听乌鸦的嗓子,好听吗?(真是旁观者清啊!)狐狸说的话都是真的吗?它还是在骗乌鸦呢。
(3)听到狐狸的夸赞和吹捧,乌鸦什么反应?(一起读)。为什么会这样呢?(自由说)
在狐狸的夸赞,吹捧,哄骗之下,乌鸦上当受骗,丢到了到嘴的这片肉。
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理解“一溜烟”,说明狐狸跑的很快,无影无踪了。
五、拓展思维。
1.乌鸦后悔极了,它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说)
2.学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出示莎士比亚的话:“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人要学会分辨是非,要学会思考。)
六、续编故事。
同学们,乌鸦的肉被骗走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说一说,并写下来。
附件: 狐狸和乌鸦课件.z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