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小学 邱燕
摘 要: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也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地方特色 综合 实践 活动 语文素养
引 言
“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我们的家乡六安山清水秀,人文积淀丰厚,可是我们的小学生却对她不甚了解。我们怎样把语文学习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笔者在开展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六安,这座秀外慧中,温婉如水的文明古城,这片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红色热土,巍巍大别山绵延千里,清清淠河水碧波荡漾,让我们生活其中的七百多万人热爱她,迷恋她。然而,我们很多小学生却对她不甚了解。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综合实践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观察自然环境,感受优良生态。
六安位于江淮之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当春天到来时,桃花绽放,柳芽吐翠,可是我们的学生整天埋头苦读,却对这美丽的大自然疏于观察。如果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开启对世界的感觉,去捕捉语言的敏感。我们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小区里春的足迹,看一看马路边春的变化,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孩子们会看到九墩塘公园里嫩黄的迎春花,水上公园醒来的小池塘,中央公园里怒放的映山红,他们有了亲身实践,进行细致观察,会发现很多以前忽略的东西。回来后可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可以画一画所见的美景,可以背一背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可以读一读写春的经典散文,可以出一期关于春天的黑板报,可以做一做春的手抄报……多重的选择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乐于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六安每年会组织一些大型的花展:万亩桃园里,人面桃花相映红;梨花节时,梨香雪海游人醉;荷花展上,花团锦簇迎宾客;郁金香博览会,珍稀花卉竞芬芳……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一部分。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做彩叶画,冬寻雪中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着四季轮回的美丽景色,用童稚的语言表达着对自然的感受,不仅受到美的熏陶,陶冶了情操,而且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六安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五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点缀着六安星罗棋布的水系网。随便走进一个库区,青山倒映,水雾弥漫,连空气中都有甜甜的草木味。野生的映山红、洋槐花迎着朝阳盛情绽放,阵阵芳香让你舍不得离开。万佛湖、天堂寨、大裂谷、白马尖等景点优良的生态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近些年随着旅游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为我们六安的景点写一写宣传语,画一画风景画,当一当小导游。当学生真的站在这些景点当起小导游时,他们就能深切感受到家乡的自然环境之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他们在语用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增强与自然、与他人互动的应对技巧,在真正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二、探寻历史变迁,丰厚文化积淀。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座小城里,可是对她的历史又知道多少呢?学生们大都知道六安也叫皋城,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六安因为是皋陶的封地而得名皋城,皋陶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是我国的司法鼻祖。如今的皋陶墓位于六安城东,每年清明节期间市里还会举行公祭典礼,他的神兽獬豸雕像就位于我们六安的皋城广场。到了汉武帝时,因为淮南王刘安谋反,汉武帝在平定叛乱以后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设六安国。从此,得名六安。
自古以来,六安也是名人辈出。周瑜的故乡在我们六安舒城,六安王刘庆深得汉武帝赏识,李公麟是北宋著名画家,元亨兄弟是我国最著名的兽医学家。寿县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至今保存完好。楚国名相孙叔敖修建了安丰塘,是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一代帝师孙家鼐曾主持创办京师大学堂。到了近代,六安成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出了一百零八位共和国的将军。这其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历史故事。我们组织引导学生走访民间、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查阅搜集资料,然后做一做手抄报,讲一讲小故事,演一演小话剧,写一写主题征文,唱一唱红色歌曲。清明节时,我们去九墩塘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人。儿童节期间,我们看望老红军,给他们带去欢乐。我们创作了天津快板《皋四哥的传说》,把皋陶的故事搬上舞台。学生只有知道六安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看到六安的今天,才能感受到六安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如今,六安的飞速发展学生真切地看在眼里。巍巍古塔换新颜,淠水欢歌赛事忙,美丽的月亮岛,第一次坐动车,园林化的城市风貌,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学生据此所创作的绘画、手工、习作等作品不断见诸报端,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习作记录着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对家乡的热爱。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将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沟通了课堂内外,在了解六安丰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积淀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了解家乡特产,品味民俗文化。
说到我们六安的特产,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八公山豆腐、皖西白鹅、金寨板栗……学生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为了让学生对这些特产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看看六安茶叶在历史上留下的美丽身影。春天里,我们组织学生去看那一坝一坝的茶园里,绿油油的茶叶冒出了牙尖儿,看看茶农怎样炒茶、烘茶,感受茶叶杀青、拉火后不同的样子,手感,去闻一闻茶叶刚摘下时的鲜嫩和炒过后的清香,看一看茶叶泡在水杯中慢慢舒展的优美,品一品茶水入口时的甘甜。秋天里,我们去看那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结满了刺球,有些刺球张开了嘴,一不小心,就会有通红的板栗落下掉在你的头上。剥开刺球,青板栗的清香鲜嫩,红板栗的成熟饱满,还有费了半天劲剥开的“瞎眼板栗”瘪瘪的,像在看着你笑……
学生在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收获的不仅是劳动的快乐,更有对家乡特产丰富内涵的认识。他们聆听着刘安制作豆腐的故事,惊叹于一桌豆腐宴不忍下筷;他们穿着白鹅绒填充的羽绒服,品尝着鲜美的鹅块火锅;他们听着石斛被誉为“中华仙草之最”的神奇,想着工人攀爬悬崖绝壁采摘的不易;他们品尝着美味的蒿子粑粑,寻找着汉武帝留下的足迹;他们漫步在毛坦厂的明清老街上,欣赏着民间艺人手里精美的油纸伞。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六安特产,品味民俗文化的魅力,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传承。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也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亲近她、走近她、热爱她。教师要做有心人,可以结合地方特色,设计有趣的、灵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追求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打心眼里爱语文,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