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耳朵叫醒
——浅谈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六安市解放路小学 隆颖慧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倾听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如制定规则、交给方法、恰当评价、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等,但好习惯的培养漫长而艰辛,只要老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定能将学生培养成乐于倾听的人。
关键词:习惯、倾听、课堂评价、注意力
引 言
在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部分孩子们发言踊跃,别人的发言还没有结束,他们便急不可耐地高举小手:“老师,我,我,我”。老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顾不上听讲;另一部分孩子却只顾低头忙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儿早已飞出了课堂,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这些情景都说明我们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倾听。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常常问孩子们:“你的耳朵醒了吗?”
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因为“倾听”是课堂上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才能开启思维的大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非常重要。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制定规则,让学生树立倾听意识
训练学生听别人的发言,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树立倾听的意识,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小学生大多是表现欲强而自制力差,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针对这些情况,要引导学生,一个爱发言的学生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一个认真倾听的学生更是一个好学生,老师更喜欢,发言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倾听更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为此,我和学生们制定一个规则,称为“发言公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努力创造一个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课堂氛围。这个规则是:(1)当有人发言时,所有同学必须停止举手;(2)当有人发言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必须注视发言者,耐心细致地听完,领会其意思;(3)当有人发言时,不能随意打断或嘲笑,补充他人的发言要举手。有了这样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学生就有了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听的指标。当然,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孩子们常常会忘记,它需要我们不断反复地实践和强化训练,使倾听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自觉行为,慢慢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上《陈毅探母》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为妈妈做过的事,孩子们谈的很热烈,却只顾说自己的,一时间忘记了“发言公约”,我趁机表扬其中一个学生:“只有雷丙杰同学听的最认真,真不错,他还记得咱们的约定。”我一提醒,同学们立即想起了公约里的三条规定,自觉地遵守起纪律来。
二、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因为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说这样的话。但有的孩子上课总是忙这个弄那个,从来不听,那为什么他们不听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听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样才是倾听。我们班里有个孩子叫王之远,每次找他谈话,他都能很诚恳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一上课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不是玩这个就是摸那个,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这样的孩子很多,它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并细化听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很难超过30分钟,就目前学生的成长环境来说,40分钟都集中是需要坚强的意志力的。因此,每天,每节课,我总是提醒学生,老师讲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指着黑板时眼睛要盯着黑板上的内容;要读书了,眼睛就得看着书本。我给这些要求简化成“指哪看哪、读哪看哪、写哪看哪”,让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同时工作。面对王之远这样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请他复述刚才别人的发言,当然他往往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提醒孩子会听他人的发言很重要,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或者是请他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往往也是答不出来的,于是,教育孩子要积极动脑。有时,处理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让认真听讲的学生来复述,老师用具有称赞性的语言说:“我最喜欢用眼睛看着发言人的小朋友了,他一定听清楚了,请他再来说一说。”
说完,及时表扬奖励。有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很会听,可是轮到其他同学发言时,他就不听了,不是充耳不闻,就是趁机跟同桌窃窃私语,或者站起来大喊“我来,我知道!”这时候,我们就要非常耐心地正面引导,首先肯定他在听,只是没听完,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不礼貌。那么,老师可以停下来对讲话的同学说:“你刚才听的很认真,但别把你的意见只告诉你的同桌,一会也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啊。”对大喊的学生说:“你爱动脑经,很好,可是没听人家讲完就要发表意见是很没有礼貌的,你可以等他讲完之后,再补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给这些孩子机会表现自己,并及时表扬。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说教是没用的,也不能指望一两次的提醒、教育之后就有效果,多教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长期坚持才能看出成效。
三、创新设计,让学生乐于倾听
在课堂上要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他人的发言,除了许多的方法措施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教师自身的修养。不妨从我们自身的切身体验谈起,当我们在听一些名师讲课时,常常会顾不上交头接耳讲小话,而是全部的注意力都深深地吸引在精彩的课堂上。大师们深情并茂的语言,独特的教学设计,充满了智慧的评价无不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和身心,哪儿还有时间去聊天,去走神?因此,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并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使孩子们乐而忘返。而我们到底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让课堂更加精彩呢?
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不枯燥,不单调,孩子才会被吸引。老师若是用同一种语调讲解、提问、分析,久而久之,自己觉得无趣,学生也听得疲劳。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学语言要充满童趣、激情和感染力,才能激发孩子认真听讲的兴奋点,让他们乐于倾听。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好学的爸爸》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爸爸的“好学”,我模仿文中人物,一吃完晚饭就赶紧夹着包急匆匆地出门的样子,孩子们看得哈哈大笑,我趁机问他们:“爸爸是去干什么?他走的着急吗?从哪些词语能看出爸爸出门很着急?爸爸临走时会说些什么?”看了我的表演,孩子们自然理解了文本内容,我的一连串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十分必要。开展有趣味性的语文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大有裨益。结合语文教材和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比如“故事大王”、“诵读小能手”、“动植物介绍会”等,活动中的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很广。在一次口语交际课《悄悄告诉他》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做传话游戏,把一句话悄悄告诉给一个同学,再一个接一个悄悄传下去,最后一个同学把这句话大声说出来,看谁说得清楚,听得明白,传的准确。每个孩子都非常努力地听,并且能表达的十分清楚。这充分说明,在孩子感兴趣的语文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
再次,丰富课堂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听”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的价值。适当的、正确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认真倾听。在课堂上,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真了不起!”……一句简单的赞扬,便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适时地表扬注意倾听的学生,便能有效地调动起大家“听”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倾听是一把金钥匙,它能为孩子们打开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并且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巨大的能量。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唤起孩子们倾听的兴致,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然而,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习惯培养的过程漫长而艰辛,老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督促而达到教育目的。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能把孩子们的耳朵“叫醒”,让他们将来都成为耳聪目明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期刊文章类
【1】戴爱华:《让学生学会倾听》,云南教育 (基础教育版).2006年Z1期
【2】刘瑞东:《倾听:教师的一种重要能力》,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7刊
【3】熊素华:《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09年08期
【4】兰永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科教新时代.2014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