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4、 感受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重难点
1、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2、 通过反复品读、揣摩描写陶行知对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词句,去感悟、体会他对孩子的关爱、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民主平等的教育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蜻蜓
2、 欣赏蜻蜓(课件出示)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学生欣赏。你们喜欢蜻蜓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3、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蜻蜓有关的课文。
4、 认识陶行知
(1)、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文章写了谁和谁的事情吗?陶行知让孩子们干什么?相机补充“放飞”。
(2)、简介陶行知
课件出示,师简介: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5、 激疑导读
读了课题,你们的小脑袋里也许已经冒出了许多小问号,鼓励学生质疑,带着这些小问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生字
(1)、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去拼音读。
(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并组词。
3、读词语
老师这有几组词语,谁有信心读好它?
课件出示词语:
慈爱 田埂 苍蝇 保持 复杂 七嘴八舌
抚摸 孑孓 蚊子 据说 结构 成千上万
指名读、当小老师带读。
4、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三、 再读课文,探讨“放飞”之因1、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孩子们放飞蜻蜓了吗?你从哪个自然段读出来的?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2、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要把它放飞呢?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
1、我们一起来认识蜻蜓,板书:认识蜻蜓,指名读1——6自然段。
2、陶先生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他是怎么做的?指名说并出示相关句子。谁来做做“抚摸”这个动作?提到“慈爱”你能想到哪些词?由“慈爱地抚摸”这句话,你觉得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亲切、慈祥、和蔼可亲)
3、谁能像陶先生那样用亲切的语气来问翠贞?(指名读)
4、蜻蜓吃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5、老师扮演陶先生,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理解“七嘴八舌”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多而杂乱地说。
6、孩子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陶先生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拉着”一词,你体会到什么?(陶先生很爱孩子,平易近人)
7、蜻蜓吃什么?指名回答,理解“孑孓”就是蚊子的幼虫。一只蜻蜓一小时可以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真是“除害专家”、“捕虫能手”啊!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8、比较句子: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指名读,比较哪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蜻蜓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陶先生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们,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你觉得陶先生又是怎样的人?(极富耐心、循循善诱、教育方法巧妙)
9、陶先生那循循善诱的讲解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所以当陶先生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孩子们才会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孩子们放飞的不仅仅是蜻蜓,是对有益动物的一份挚爱,是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慈”、“握”,师范写。
2、学生描红,在练习纸上练写两个,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3、展示评议。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蜻蜓,知道蜻蜓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想不想对蜻蜓有更深入的了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
读课文7——10自然段,了解蜻蜓身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附: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认识蜻蜓
了解?
捉——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课件.z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