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小学欢迎您!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学校管理 党建园地 教学科研 少先队活动 教工园地 学生乐园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今天是:   
站内搜索
上级传真
校长信箱
家校联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学校 > 教子有方

“幼小衔接”链的关键一节——家庭教育

——城北幼儿园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讲稿
编辑日期:2010-3-4  作者/编辑:罗兴福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地有机会与城北幼儿园孩子的各位贵家长们聚集一起,共同探讨“幼小衔接”教育的话题。“幼小衔接”的主指,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黄双认为,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所经历的场所和角色的转变。据国外研究发现,大约16%—35%的适龄儿童尚未达到必要的准备状态。由于起点上的差距,这部分儿童比其他人更可能发生学校适应问题。专家们研究认为,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幼儿园,而且同时需要家长们共同努力,才能尽量使儿童做好多方面的入学准备。这个话题既是个热点问题,又是个难点问题。说它是个热点,不仅一般的幼儿家长们都普遍关心着这个问题,特别当孩子幼儿大班快要毕业时,家长就要操心孩子的上学事了;而且,广大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她们总是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幼儿在毕业时,具备更多的适应小学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还有很多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也从事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说他是个难点问题,首先是因为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谁也不可能提供一个完美答案去“按图索骥”;其次,什么方法最好?很难有具体的绝对的案例可以论证。因此,关注、探讨这问题不仅十分有重大意义,而且有社会存在的驱使力和社会心理的紧迫感。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人生观、教育观、家庭观等观念的转变,使小学生面临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若不能及时的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应该说,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面都负有科学教育、正确引导、及时调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因场所和角色的转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的责任。而家庭教育又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对我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经历,深深地体验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必须依赖于家庭教育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我没有幼儿教育的经历,今天,我应邀来谈论这个话题,深感诚惶诚恐,班门弄斧。所以下面谈的内容多数是侧重于小学教育,并且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在座家长给予斧正。 

    一、儿童入学时尚未达到必要的准备状态 

    有这样的典型的案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也许在你的孩子身上也有体现: 

    案例一:浩浩上小学后,常常不是不见了课本,就是丢了文具,甚至有时还把书包弄丢了。妈妈、奶奶每天跑去学校给孩子收拾书包。(类似的还有三、四年级的学生经常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用书丢在了学校,很晚时想起做作业,没有书,家长骑车甚至打的到学校找,教室的门锁上了。) 

    案例二:宁宁常常和父母说不想上学,想回幼儿园,讨厌小学老师,对学习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总是学不会。 

    案例三:小毅上小学后,每晚照常打电动游戏,结果早上常常不肯起床,上课迟到,成绩跟不上。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包括家长在内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实际情况却是,据幼儿园的老师反映,以上在小学发生的事情,在幼儿园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见怪不怪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很多孩子到小学时无法适应小学生活,有的影响到中学,甚至害了孩子一辈子。那么导致孩子到小学出现这种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那些呢? 

    二、“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心理压力源及其表现 

    初入小学时,幼儿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6个方面: 

    第一、来自父母方面的入学期待。小学不同于幼儿园很大的一点在于幼儿园没有升学压力,没有那么多的功课和作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就要面对各种考试和测试,每天都会有一定良的作业,有考试甚至还会有排名次等。随着这些变化家长的期待和要求也自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现代社会的父母工作比较繁忙,在社会中体验到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他们一定程度上会将自己感受的压力和竞争投射到儿童的身上,要求儿童从小就要努力,以期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可能会不顾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和辅导班。 

    第二、老师方面。幼儿园的老师和小学的老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尤其在我们国家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有效且充分的沟通,他们对儿童的发展特点的理解,对儿童已有经验的了解,对儿童的要求,表扬和批评方式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管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还是初小学的儿童都很在意作为“权威人士”的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如果评价不当,就有可能影响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或导致幼儿的压力。 

    第三、环境适应方面。这一点在幼小衔接时期表现更加突出,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的教室桌椅、黑板等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都不同与幼儿园。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发生变化,如作息时间,没有那么多的游戏时间……这些都会给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带来一些适应问题和压力。 

    第四、同伴关系。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自己原有的同伴可能会发生变化,愿有的好朋友可能不和自己在一个小学或一个班级。同时他们会认识很多新同学,怎样和新的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同伴关系的变化和转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儿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惑。 

    第五、功课学习。进入小学后的儿童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学习的东西变多了,功课做不完、作业不会做,考试考不好、学习赶不上其他的同学等都会给儿童带来学习上的压力。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很强调儿童的基本学习习惯和基本记得技能,如注意力、坐姿、握笔的姿势、写字的姿势等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而在幼儿园是没有这么多的硬性规定和要求的,因此儿童需要适应这些要求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 

    第六、其他。一位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说道:“一般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基本上体重都会减轻,主要是适应的问题,还有的孩子会生病,有的甚至还会像在幼儿园一样尿裤子,大便拉到裤子里等”。还有如小学的饭菜不合儿童的口味等都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压力和不适应。 

    幼儿在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会表现出生理、行为、情绪和个性上的变化,如有的幼儿会连续生病,还有的幼儿会闹情绪甚至不愿一意上学等。 

    针对上述的一些情况,家长该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小学关”呢?特别是到了小学以后,家长如何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引导孩子克服学习中不断遇到的困难呢? 

    三、基于幼儿心理压力源及其教育策略 

    首先,教育者,包括家长要认识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一方面,5——6岁幼儿身心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已经为进入小学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如大班的幼儿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稳,能做跳跃运动可以成熟地接物和扔物等;可以从事一些精细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写字、绘画、会系鞋带、能画出人体的各个基本部位,能模仿写出数字和笔画简单的字。因此可以在大班做一些学前书写、学前运算的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和正确的坐姿等基本的学习习惯,而不是要掌握多少汉字,数多少数字。另一方面,幼儿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尚处于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虽然幼儿画画和写字动作技能得到了发展,但他们的手腕和手指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容易疲劳,所以会影响写字和绘画的质量,因此不能提过高的要求。随着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增强了,如自己穿依、自己吃饭等;幼儿的骨骼也在迅速发育,如5——6岁的幼儿开始换牙,孩子自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教育者要抓住时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独立能力为入小学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二,为了确保幼儿园与家长衔接教育的要求相一致,是使幼儿度过生活有序、愉快而又为入学做好充分准备的“衔接教育”,家长要多带孩子到小学校园去体验、感受;看学习、看环境、看教室、看老师、看活动等,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家长可提前为孩子购买他们喜欢的书包和学习用具等,以保证幼儿顺利而快乐地进入小学。 

    第三,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幼儿的入学准备提供适宜的课程知识,并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1幼儿发展需要的读写能力。读写意识、书写意识、故事意识、绘画中的涂写意识、顺序意识,以及辨认自己的姓名;2提供幼儿发展所必须的认识和一般知识。自然知识、外部世界的存在的物的意识、个体内心对物体、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建构。3社会规则性知识。4良好的学习品质:对新任务和挑战所保持的开放性和好奇心;主动性、完成任务的坚持性和专注性;反省和解释;想象力和创造性;认知风格。这些学习态度或学习品质是在平时的各种学习和游戏中养成。 

    因此,家长要密切观察幼儿面对各种压力的表现,和幼儿进行平等交流,了解幼儿情绪反映的动因,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教育。家长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为亲近的人,更容易察觉幼儿的情绪、行为和个性的变化。因此家长如果掌握幼儿情绪发展的趋势结合幼儿的情绪反应,更容易辨别幼儿的压力来源,然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和幼儿进行交流和谈心,了解幼儿的紧张和压力,从而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 

    家长还要关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依据幼儿身新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多和同伴交往,培养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和信心;此外还要交给基本的交往行为和礼貌用语,提高交往技能;鼓励幼儿以礼貌用语的方式和互惠的方式合理的解决交往冲突,从而让幼儿在新的小学环境中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 

    四、幼儿进小学学习遇到困难,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梦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如何使孩子的小学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应该引起每个家长的重视的。 

    1、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1)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角色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进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孩子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还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孩子能否从幼儿园时期的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入学前,应该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上小学了;在学校里将会学到许多的知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让孩子意识到,小学跟幼儿园是不一样的,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 

    (2)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孩子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学校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有的孩子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与惶恐,特别是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时更不知如何是好。作为家长在孩子刚入学的这一时期,就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常关心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及时解决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困难。有些事情在大人眼里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他一生的一道坎,不能草率了事。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较为胆小的学生,他们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本来就不强,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是很难去面对新环境的。这将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障碍,也将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埋下诸多不良因素。 

    (3)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求知欲,来源于儿童内心的积极要求。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就是使孩子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心理要求。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可以从多方面去启发诱导。比如给孩子讲名人伟人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故事,通过讲故事,使孩子思想感情上受到陶冶。或者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上学读书。家长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可以多角度来着眼。比如说语文科的学习,帮助孩子明确学习语文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的交流工具,培养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为学好各门功课打下基础。只有让孩子真正知道学好语文有多么重要,他们才能努力学好它。其它功课也是同样的道理。  

    (4)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身,可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孩子能自己去养成的。孩子的天性是“玩”,“对于他们来说是比学习更具吸引力的”。因此,孩子会常常出现为了玩而不做作业,或边玩边做作业的现象。这些都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和孩子好好谈谈心,善意地指出孩子这些不良的行为,让孩子明白这样有多么不好。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订出几条要求。这样还不行,家长还必须花较长的时间做一个尽职的督促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适应了新的环境,明确了学习目的,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小学生活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2、孩子害怕去学校怎么办? 

    小宝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到了上学的时间他总是躺在被窝里不愿起来上学,或者干脆谎称身体不适来逃避上学。  

    造成这种对学校消极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现实中的学校与孩子的想象有差距而引起的。其次,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的焦虑可能是引起儿童对学校消极态度的另一个原因。第三,入学后不能立刻适应学校生活,在学习活动中遭受挫折,过多体验失败感,这样使孩子往往不愿去学校。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害怕去学校的心理呢?  

    (1)指导孩子正确认识学校。孩子如果对学校有错误的认识,必然发展为害怕去学校。以各种方式如:带孩子参观学校、认识老师等,告诉孩子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老师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知识,可以结识很多朋友等等,潜移默化地转变孩子对学校的偏见。  

    (2)当孩子害怕去学校时,不要打骂、恐吓、体罚。应该细心询问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3)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初入学儿童对学习的态度是各种各样的,易受学校外表形象的吸引。为了使孩子对学习有严肃认真的负责态度,可采取积极的方法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工作,用生动的事例鼓励孩子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家庭布置些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讲科学家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故事等,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使孩子在耳闻目睹中纠正学习态度。  

    (4)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孩子如果成绩不好,害怕家长的责骂,自然对学习失去自信心,导致害怕去学校。假如家长和教师互相配合,使孩子重新拾回失去的自信心,孩子的成绩肯定能上去。因此,当孩子有了一点的进步,也要抓住时机表扬了,或者有意设计一些估计孩子可以完成的任务交给他独立完成,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  

    (5)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参加集体活动可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孩子们的友谊,加强他们的交流。在小伙伴的影响和帮助下,使害怕去学校的孩子愿意加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6)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减少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有些孩子在家里过分的依赖父母,什么事都是父母代劳,在学校因与家人分离而无人依赖产生害怕去学校的心理。对此,有必要用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如试着让孩子自己准备学习用具,在家里和学校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 

    (7)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理教育,使孩子认识到上学不是“苦差事”,去学校可以学到很多有趣而且有用的知识,并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可以轻松地学习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分数,增强孩子受挫折的承受能力。 

    3、如何使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薇薇准备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前几天,总是喜气洋洋的,可是上学刚二天,她就哭着不肯上学了,说学校里不好玩,一写字手就痛,父母怎么哄也不听,就是不肯迈进校门一步。 

    如前面分析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较大的跨度,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家长应该提前做一些适应性的正确引导,让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有一些初步认识。 

    (1)利用孩子平时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孩子平时喜欢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在给孩子解答时,可以对孩子说:“你问的这些问题,妈妈也不完全懂,等你上学了,老师会告诉你的,因为老师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你想问什么,老师就告诉你什么。”“到学校上学,你会学到很多知识。”这样做,孩子对上学就会产生兴趣,“上学”在她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2)提前带孩子到新学校参观、熟悉环境。开学前,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学校参观,让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以及学校位置,然后告诉她学校的一些设施和活动场所,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况与课外活动的种种乐趣,逐步培养孩子对学校产生好感,熟悉环境。 

    (3)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并教会使用方法。父母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具有铅笔、橡皮胶、钻刀、作业本、尺子……。教会如何使用钻刀,以及铅笔断了以后如何处理,还有作业本封面的填写、格子的作用等,教育孩子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门窗,不得乱写乱刻。 

    (4)培养学习习惯。孩子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以学为辅,到了小学就不同了,变成了以学为主。刚上小学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对老师发给她的各种书本感到新奇,对课堂上的学习兴味盎然。家长抓住孩子的这种新鲜感、好奇心,强化孩子的求知欲,尽量在家中把孩子的学习搞得丰富多彩,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要求先做作业再去玩,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并制定一个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完成作业后,也让孩子自由活动,做她喜欢的事情。  

    (5)培养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贪玩并不奇怪,对这一点,父母不要惊慌,要动脑筋把玩与学习兴趣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为她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活动,在游戏与活动中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引发兴趣,比如孩子不肯读书,可以找几个小朋友到家里和孩子一起读。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吃饭时可以从餐具入手,认识餐具名称,上公园玩时,教孩子认各种植物,花草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让孩子学得轻松有趣。 

    (6)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刚进入小学,孩子与同学相处不习惯,有些性格内向的更加不愿与同学交往,对学校生活就产生恐惧感,这时候,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游戏,到同学家去玩,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交往,逐渐适应校园生活。 

    4、孩子不愿做作业,怎么办?  

    “每天晚上,小勇总说他要做作业,但是接下来却一拖再拖,迟迟不动手,直到睡觉时间,他还是没有把作业完成,尽管我为他准备好纸笔,陪着他却总是枉费力气。尽管我想尽千方百计,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开始还好些,没坚持几天又故态复萌,现在他成绩更差了,似乎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有能力比现在做得更好的。”  

    如果孩子出现类似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做?  

    (1)父母要冷静处理,正面教育。不要因为孩子常常不做作业就过分指责,责罚他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也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2)寓教于乐。孩子因为爱玩,节假日家长可以陪孩子去玩个够,游戏、爬山、打球、下棋等等。在玩的过程中,找机会跟他讲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读书的故事,要孩子向名人学习,学好知识本领才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这时候还可以告诉孩子,父母节假日可以去玩,但上班时间不能玩;好孩子课余时间可以玩,但上课时间不能玩。在玩得高兴时,孩子比较容易听进道理。这样寓教于乐,使孩子明白学习和做作业的意义。父母再想办法加强督促检查,让孩子课堂上专心听讲。有能力的家长课后可以陪同孩子复习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指导他认真完成作业。 

    (3)想办法激发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你惩罚他,不如他完成作业时你奖励他的效果好。当一份作业看起来过多的时候,就把它分成若干份,按份设奖。每当孩子成功完成一部分,你就给他一个奖励。比如,与孩子约定如果他完成作业的三分之一,将可以有一样他喜欢的小东西,或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如果完成了作业的一半,可以允许他多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或得到一个冰淇淋,这样一来激励他不断地努力学习。如果他可以按时完成全部作业交给老师的话,则可以有更多的奖励。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列出一个他愿意争取的奖励清单,但不是什么昂贵的、特别大的奖励,可以是一些食物奖励,如可以吃些小零食,或者是给小玩具,又或是和父母一起玩棋等。这样你就能保证经常提供奖励。如果孩子能完成作业就鼓励他,本身也是在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要求他怎么做。然而像孩子有小小进步父母要给予奖励一样,他做不到时,小小的惩罚,也是必要的。父母要不断地坚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多表扬、少批评。当孩子能按时完成了比较难的作业时,父母要明确地表扬说:“你都做对了,真了不起。”当他不用你唠叨,自觉完成了作业时,应加以表扬:“今天真认真呀!”这样一表扬,第二天孩子将会更积极地做作业。 
    
    (4)培养信心。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对学习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当孩子成绩下降时,不要一味责罚,应适当加强辅导,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这样一来信心渐渐有了,做作业就变得主动了。 

    当然,孩子不愿意做作业还有其他原因。有的孩子因为受了老师的批评,因此不满而不做作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家长最好去找孩子的老师谈谈,应如实对老师说:“孩子对老师的批评非常在意。”希望老师谅解孩子,并寻找机会,给予鼓励。只要老师多鼓励少批评,孩子会逐渐对做作业感兴趣的。  

    有的孩子智力差些,基础差跟不上其他同学,完成作业也很困难。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联系孩子的老师,请老师较为明确地指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或者请老师布置难度略小一些的作业,或许对孩子有帮助。难度小的作业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较快地完成作业,并及时表扬他,可以激励他努力学习,这样信心渐渐有了,成绩有提高,那么他也不会再害怕做作业了。  

    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在书桌上学习的习惯,做作业不能精神集中,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样家长就应在家庭里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为孩子找一个专门做作业的地方,在孩子做作业时,必须拿走玩具、食物,把客厅音乐、电视音量调小,让孩子在安静的地方做作业。另外要准备有文具盒,装上橡皮擦、小刀、纸张等,以免孩子因为找这些工具而影响作业。  

    成绩差和不爱做作业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吃力,稍有难度的作业便不愿做,当天所学知识没有巩固,导致成绩差,学习跟不上其他同学,就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更懒做作业,如此产生恶性循环。于是家长应尽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的上进心,从而主动完成作业。 

    5、孩子不愿学习怎么办?  

    “谈起我的小孩,那可真叫人心急。都三年级了,做什么都懒洋洋的,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要么不写,要么写得一塌糊涂,考起试来总比别家的小孩差。说也说多了,骂也骂过了,我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许多家长谈起自己的小孩都有类似看法,这些小孩在家长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学生。对于这些孩子,有没有一块吸引他们学习的磁铁呢?  

    (1)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能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喜悦。如果孩子认识到他好好学习并得到好成绩能换取爸妈心情的安慰,他就愿意用好好学习的方式给父母亲带来欢乐。所以,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管他多微小,父母都应为之表现出自豪、欣慰的情绪,使孩子感到他的努力是值得的,应该更加努力的。  

    (2)让孩子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一些心急的家长一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总是拿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对比,甚至猛烈批评,孩子受到打击,毫无脑力劳动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严重时还会使孩子产生没有出路的想法,于是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  

    (3)唤起孩子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家长们可以把游戏和有目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这项工作在孩子刚刚开始识字或算术时就可以进行了。今天和孩子做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几个字;明天为了使孩子学会两数相加又跟他做个游戏,并时常鼓励他从书上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知识产生兴趣,就不会认为脑力劳动是一件烦人的、累人的、枯燥无味的事情,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4)正确看待孩子们的学业成绩的评定。目前,还有很多家长把学科成绩的评分与学生的素质、道德、品质等同起来。他们谈起某某孩子成绩差,就会认为他在其它方面也不如人,是个差生。家长应懂得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孩子,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合格”。家长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一个孩子能很轻松地拿到成绩为A的评定,而另外一个孩子能得到C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所以,不要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死,点滴的进步家长都应承认,并给予鼓励。再者,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单凭分数是说明不了的。我从教40年了,有很多的孩子走到社会后比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分数)低得多的同学发展的更好的人比比皆是。 

    6、怎样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明明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快,打球、跳绳、跑步样样在行,并且为班级争得不少荣誉。可就是贪玩、不爱学习,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上课经常打不起精神,作业也常常拖拉不做。下课铃声一响,他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说起玩来,他头头是道。老师多次与他谈心,结果还是左耳进、右耳出,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如果你的孩子像明明一样无心学习,对学习缺乏兴趣,该怎么办呢?如何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所好成绩呢?  

    (1)使孩子获得成功感。兴趣总是和成功连在一起的。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他尝到成功的滋味。 

    1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孩子的数学好但语文差,做功课时,安排他先做数学,然后才做语文。如果程序相反,一开始就碰到了困难,后面的就没心机了,不但语文做不好,连数学也难取得进步。指导孩子做作业时,先让他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肯定他的微小进步,表扬他某一方面的成功,使其增加信心,然后再让他做些较难的。一旦学习方法改进了,成绩有所提高,原来减弱了的兴趣又会增强起来。 

    2合理安排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刚开始时,时间不易过长,中间一定要有几分钟休息,让他活动活动一下,放松头脑和心情。  

    3做功课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的帮助解决困难。应让他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有困难的时候,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他独立思考,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性。  

    (2)不要急于求成。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不能强迫孩子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焦虑、不耐烦,使他感到学习是件“苦差事”,潜意识中产生反抗的情绪,因此变得善忘,一下子就会把刚学过的全部遗忘。若家长再加以责骂、鞭打,“火上加油”,就会大大打击孩子的学习情绪,乃至对整个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其后果不堪设想。轻者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重者会发生出走、轻生等事件。做父母的责任,应敏感地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本身的爱好出发,并按照孩子自身学习兴趣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成绩不好时,想方设法给以鼓励、引导,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便可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不要与别人攀比。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成绩有所提高时,要善于表扬,不能吝啬赞美语,更不能与别人攀比,否则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自觉地放弃进取。  

    (4)要善于捕捉一切时机,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5)为孩子布置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使他不受干扰,安心做功课。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喜欢看书,不断学习,经常带孩子看看书展、逛逛书店,不时买几本自己喜爱的书或为孩子买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7、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小强上小学一年级了,有个坏毛病,总改不掉:在抄写拼音、生字时,常把b写成p或d;把“红”写成“江”,把“已”写成“己”;写数学就更惨了,把5看成2,把6看成9……。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学生观察力的强弱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如在语文拼音、识字教学中,有些拼音、生字的字形、写法只有细微差别,观察力较强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而观察力较差的孩子就常把它们认错或写错。  

    那么,家长应怎样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1)利用家庭环境诱发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对家里一切(亲人、物品、家具)比较熟悉。家长可有意识创设各种有利于孩子观察的情境与机会。如电视放不出图像,让孩子亲自看看,插头是否插好?碟带是否放入?比如天气转冷了,家里人穿衣有什么变化?客人来了,家里人各自采用怎样的行动招待客人?过节了,家里摆设有什么变化?等等。让孩子不断得到观察的锻炼。  

    (2)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孩子观察力。  

    大自然是培养儿童观察力的好课堂。孩子如果家居城市,家长应带孩子到公园、广场、动物园、植物园去散步、游玩、欣赏;或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花木虫鸟展览会等。每隔一段时间,带孩子去旅游或在假期让孩子到农村的亲友家小住,让孩子尽情观察在城市看不到的大自然美丽风光。  

    如果孩子家居郊区、农村,家长可放手让孩子去观察,去动手,并有目的的加以引导。  

    (3)利用孩子好奇心,提高观察力。  

    孩子的天性是对周围世界好奇。对于孩子好奇心、求知欲,家长要积极保护和利用。当孩子问“是什么?”、“为什么?”,除了一些不能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家长都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他,而应引导他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如早上送孩子上学,遇到大雾天,孩子会问:“为什么昨天路旁的树木花草、行人车辆看得清楚,今天却看不见?”家长不要急着把答案告诉他,而是反问到:“对呀,你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孩子观察后说:“今天有一层东西挡住了眼睛,这层东西是什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那叫雾。”接着还可反问:“天上什么时候有雾?雾后天气会有什么变化?”经常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思考,那么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自己留意去观察、去找答案。  

    (4)利用孩子多种器官活动,增强观察力效果。  

    在观察中,家长最好让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做做、写写,亲自实际操作,以增强观察效果。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尝一尝,水和酒的味道有何不同?做一做,种些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家长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幼芽怎样破土?花蕾怎样结果?虫儿怎样吃?鸟儿怎样飞?……最后写写观察日记:植物栽培日记、动物成长日记、天气变化日记、气温变化日记等等。年龄小的孩子,不能用文字写观察日记,可采用笔录、音录、画画、填图等多种形式。笔录就是孩子口述观察的经过、结果,家长用笔记下来;音录就是用录音磁带录下孩子口述;画画就是让孩子自己把观察过程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填图就是家长帮助孩子制表格,孩子自己用符号记下观察现象。 

    (5)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有系统的观察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

  1一个物体的观察方法。 

  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让孩子根据观察对象的外部特点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以及一一对应的观察。  

    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家长应引导孩子从远处、近处、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进行观察。比如带孩子参观本市某一建筑物,先带孩子从远处的正面、侧面、背面看建筑物的全貌;再带孩子走到建筑物的正面、侧面、背面看建筑物的全貌;最后领孩子走进建筑物里面,看看建筑物内部结构怎样?陈设如何?  

    2两种物体的比较观察。 

家长为了使孩子能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可以让孩子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比如比较爸爸和妈妈、爸爸和爷爷、鹅与鸭,小草与韭菜、雨前和雨后、日出和日落、阴天和晴天……。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是孩子最信得过的老师,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最深刻。现在的家长,特别是今天到会的家长们,都具有很高的素养,有的甚至就是搞研究教育的专家。上面我讲的只能算是次抛砖引玉,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导各位贵家长,都参与到“幼小衔接”和小学阶段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和研究中来,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孩子祝福:飞吧,亲爱的孩子,用你的羽翼,划过人生的天涯,经历风雨更加坚强!飞吧,亲爱的孩子,让你的歌声飞扬,带着你的五彩的梦,在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你一定是祖国的栋梁!

谢谢!
 
解放路小学 版权所有 ©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